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始终把加快农业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作为农村工作的战略重点,千方百计寻找农民增收途径。通过调整产业结构,突出特色产业发展,形成了一村一品的良好生产格局。作为*365体育滚球_365体育彩票-投注*官网@“108”产品之一的黄花菜更处于快速发展阶段。由于我县境内的沙苑地区土质肥沃松软,生长的黄花菜针长、色佳、肉厚、味香,在2010年荣获了“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2010年全县种植黄花菜面积为3.6万亩,总产达5500吨。近期通过对全县黄花菜主产区乡镇的生产、销售、及收购企业进行实际深入调研,表现出如下特点:
一、黄花菜的营养价值及特点
作为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的花蕾,黄花菜具有味鲜质嫩、营养丰富的特点,含有丰富的花粉、糖、蛋白质、维生素C、钙、脂肪、胡萝卜素、氨基酸等人体所必须的养分,其所含的胡萝卜素超过西红柿的几倍。富含的B族维生素可以帮助消化,富含的膳食纤维也能起到消脂的作用。
黄花菜的营养价值非常高。黄花菜的营养成分对人体健康特别是胎儿发育更为有益,因此可作为孕妇的保健食品。具有较佳的健脑抗衰功能,有“健脑菜”之称,精神过度疲劳的现代人应经常食用。黄花菜具有显著降低血清胆固醇的作用,能预防中老年疾病和延缓机体衰老。也有利于高血压患者的康复,可作为高血压患者的保健蔬菜。还含有效成分能抑制癌细胞的生长,丰富的粗纤维能促进大便的排泄,因此可作为防治肠道癌瘤的食品。它所含的冬碱等成分有止血消炎、利尿安神、健胃等功效。
二、黄花菜的生产布局及经济状况
我县黄花菜主要分布在沙苑地区7个乡镇,种植面积较大的乡镇是苏村15000亩、下寨6151亩、八鱼5090亩、张家5050亩、官池 1300亩、羌白1000亩、石槽900亩,其中苏村乡种植面积已占到其耕地面积的 33%。
黄花菜的生长期一般为7-8年,第一年为幼苗投入,主要是种子投入,期间可间套其它农作物;第二、三年产量较小,与投资成本基本持平;其盛产期从第四年开始持续4-5年。
黄花菜的产量稳、价格高、效益好,管理相对比较简单、粗放,生长期只需施肥浇水。采摘期从每年6月中旬开始,35-40天结束,盛产期20天左右,每年从开始生长到采摘结束仅需4个月的时间。盛产期亩产可达200-300公斤,收购价格每公斤在20元左右,按每亩200公斤计算,每亩收效可达4000元,剔除雇工、化肥、浇水、农药,每亩纯收入为3500元左右。今年全县种植黄花菜3.6万亩,产值可达1.44亿元。
全县现有黄花菜收购、加工企业43户,主要集中在苏村乡,其中精细加工企业四家,分别为飞龙、富贵、荔城、同达。可以说全县黄花菜加工企业均以粗加工为主,即对从农户手中收购的黄花菜进行简单地分挑、烘干、加工、包装处理,以大包装的方式销售于外地客商,赚取手工费和差价,每公斤的利润仅在一元左右。
三、黄花菜产业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规模化程度不高。我县黄花菜产区,主要是一家一户的承包经营形式,多则10余亩,少则1-2亩,规模性经营企业没有一家。这种松散型的经营模式,与农产品日益规模化发展的今天相比,表现出传统的农产品生产经营方式已经不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需求。
2、病虫害难以根治,影响产量。近年来黄花菜的病虫害相当严重,农药不能有效杀灭病虫,造成作物由根部被虫子吃掉,枯萎。黄花菜一般生产周期为10年,而调查中我们发现生长期最长的不过8年。同时因病虫害影响产量减少两成左右,无虫侵害的亩产可达250公斤以上,有病虫害的只能达到170公斤左右。
3、农产品附加值不高,龙头企业带动不大。我县黄花菜收购加工企业多、规模小、深加工处理能力不足,远远满足不了市场的销售需求。
4、资金不足,影响生产。资金短缺是制约加工企业发展壮大的主要因素。在调查中我们发现有个别企业购置的机器设备由于缺乏足够的流动资金,企业无法正常生产。
四、发展黄花菜产业的几点建议
1、加大宣传引导力度,促进规模化生产。积极引导农户向规模化生产转变,积极应对市场的风云变化,尽快改变农业生产中的分散弱小的现状,通过规模化生产提高产品的整体效益,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
2、加大科技支农力度,加强病虫害防治。积极发挥我县农业科研机构的优势,及时对病虫害进行预防、治疗和指导,降低病虫害损失,提高黄花菜的产量和品质,增强黄花菜产业的发展后劲。
3、加大资金扶持力度,强化龙头企业主体带动作用。针对黄花菜产品附加值不高,龙头企业作用不明显,深加工能力不强的现状,应积极加大资金扶持力度,依托当地资源,提升生产能力,做大做强龙头企业。利用龙头企业把农业生产、农产品销售和市场开拓联为一体,逐步走向专业化生产、企业化经营,不断提高农产品的高附加值,从而推动农业经济健康快速发展。